2021年10月28日,“脸书”的正式名称改为“元”,再次将“元宇宙”推上风口浪尖。现在,整整一年过去了。
不同于出生时将人卷入狂欢的惊涛骇浪,如今,元宇宙带来的波澜已经平静了许多。
一年后,元宇宙发展如何?我们跟踪了相关概念股的涨跌,并整合了一些公司的发展来回顾过去的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概念股:一年后,超过80%跑输大盘。
元宇宙爆发之初,众多企业纷纷入市,元宇宙概念股也随之上涨,成为股市焦点。
退潮后,我知道谁在裸泳。一年后概念股是“暴涨”还是“暴跌”,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Wind数据显示,50只元宇宙概念股中,2021年10月28日至2022年10月17日,有44只股票跌幅超过中证500,跑输大盘的股票占88%。元宇宙概念股一度风头正劲,却陷入集体下跌的困境。
只有东山精密、四维图新、7月12日呈现正收益,分别为26.8%、9.0%、8.4%。在负涨幅中,除了世元股份跌幅为3.4%,其他所有股票跌幅均在10%以上,如卓胜威、文泰科技等。
增长率为正的三家超宇宙概念股公司,没有一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超宇宙的篮子里,只是在发展原有业务之外,对超宇宙进行了探索。
比如四维图新的元宇宙业务,就是基于公司原有的地图数据系统、云服务平台、高精地图、大数据、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的尝试,其核心业务可以帮助元宇宙的探索。
一年前,只要一碰“元宇宙”这个概念,就能一路翻红的局面似乎一去不复返了。“靠概念炒出来的股价,靠技巧跌出来的”。
通用可穿戴产品:跟不上概念的尾灯
在“超宇宙”概念爆炸的这一年,相关产品陆续发布,试图让用户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超宇宙”时代的来临。
字节跳动和Meta等互联网公司,以及TCL等电器制造商,都渴望制造超宇宙产品。
但目前的元宇宙产品更多集中在交互眼镜、头显等AR和VR设备,应用场景更多集中在健身训练、玩虚拟现实游戏、看VR视频等日常娱乐领域,与Roblox在招股书中对真实元宇宙产品描述的“身份、朋友、沉浸、低延迟、多样化、任何地方、经济制度、文明”八大要素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目前超宇宙可穿戴设备还没有到普及阶段。一方面,它们的功能新颖;另一方面,几千到几万的产品价格也是对用户购买能力的考验。
元平台产品:空洞的虚拟世界
在进军元宇宙的浪潮中,企业凭借技术和用户数量优势,开始搭建虚拟社交平台和数字收藏交易平台。然而,这些虚拟世界似乎没有得到太多的居民。
Meta向元宇宙发展后,推出了虚拟社交平台“地平线世界”。用户可以通过佩戴Quest头盔和VR技术进入数字世界,建立自己的虚拟社区。
然而,《地平线世界》并没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据《中国时报》报道,在创作者开发的虚拟世界中,只有9%的虚拟世界拥有超过50名访客,而通过平台构建自己的虚拟世界的用户不超过1%。我以为超宇宙世界是拥挤的,没想到是空的。
除了其虚拟平台“地平线世界”之外,元软件的用户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华尔街日报》 2022年10月17日报道Meta的月活跃用户没有达到20万,与今年年底设定的月活跃用户50万的目标相差甚远。
在国内,超宇宙平台的日子也不好过。当初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的“中青宝”和“天下秀”,在元宇宙爆发之初就试图搭建一个虚拟平台。2021年9月6日,中青宝宣布推出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这是一款与真实梦境挂钩的模拟业务。2021年10月28日,天下秀发布虚拟社交产品“彩虹宇宙”,用户可以在其中构建虚拟形象,开始社交、游戏和生活活动。
但是《酿酒大师》没有拿到国家颁发的游戏版本号,很多玩家反馈说网上卖酒充其量是个噱头。天下秀于2021年11月18日发布公告,经监督监管,称彩虹宇宙产品尚未接入尖端硬件技术,且“作为实验性产品,存在较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事实上,这些产品的诞生只是超宇宙概念炒作的产物,与超宇宙的本质关系不大。
即使经过一年的探索,超宇宙平台的发展也并不乐观。2022年8月,腾讯宣布旗下数字平台藏品魔芯停止销售数字藏品;2022年10月,字节跳动宣布砍掉《超宇宙》社交产品《派对岛》的制作团队。
即使《酿酒大师》、《彩虹宇宙》等虚拟社交游戏陷入了《超宇宙》的火爆,但它们依然逃脱不了成绩斐然的命运,这也与它们为了炒作概念而仓促发布有关。《超宇宙》虚拟社交游戏在描述中画了一个大饼,但游戏本身只是类似于《QQ秀》的升级版。没有技术支持,元宇宙平台自然很难完全开发出来。
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公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2.0版》,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和社交形态,需要数字孪生、虚拟原生、虚拟共生、虚实联动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目前可以实现的技术,元宇宙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元企业裁员潮来袭
随着袁宇概念股的降温和产品的冷淡,一些面临经营困难的袁宇公司开始选择裁员作为降低开支的重要手段。
早在2022年5月,超宇宙就有公司宣布裁员。2022年9月,超宇宙产业的领头羊Meta宣布计划裁员12000人,公司约15%的员工将受到影响,超宇宙企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霾。
通过对媒体报道的整理,我们整理出了一些超宇宙企业的裁员名单。他们的主要业务领域涵盖了虚拟现实、NFT、虚拟社交网络和加密货币等新兴概念。裁员人数从20到上万不等。
曾经在互联网企业裁员背景下被称为“技术人的终极归宿”的超宇宙企业,在短短一年内也难逃裁员的命运。
产品远远落后于概念,这也是目前超空间概念股公司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与其幻想未来的虚拟世界,不如活好当下才是更多人关心的问题。
时至今日,我们仍在讨论“超宇宙”,但它究竟是什么,将走向何方,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
作为一个长期的技术浪潮,元宇宙不是一个风口,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沉淀。宇宙的未来将会如何,还有待观察。